宋希濂晚年透露:如果蒋介石同意将30万人撤到缅甸,后果不堪设想
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福橙娱乐平台官网 > 新闻动态 > 宋希濂晚年透露:如果蒋介石同意将30万人撤到缅甸,后果不堪设想

宋希濂晚年透露:如果蒋介石同意将30万人撤到缅甸,后果不堪设想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33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在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,国民党军队已经打得一塌糊涂,特别是渡江战役后,蒋介石心里明白,自己已经没办法再跟解放军对着干了。

蒋介石派了他特别信任的两位大将宋希濂和胡宗南,去把守西南地区。那地方地形复杂,好防守,等机会到了,就全力出击,杀回江北。

不过,宋希濂和胡宗南可不这么想,他们都已经被解放军吓得不行,感觉解放军占领西南地区那只是早晚的事儿。

他们合计了一番,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,打算把两路人马合并到一起。要是解放军打进西南,就不做无用功抵抗了,直接带着30万大军退到缅甸去。

不过,蒋介石却火冒三丈,把这个计划给否决了。

宋希濂晚年时感慨地说:还好当年蒋介石没同意逃到缅甸,不然那结果可真是不敢想象啊。

【宋希濂】

1907年,宋希濂在湖南湘乡呱呱坠地,家里挺有钱,这让他有了念书的机会。

1924年,他成功进入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员名单,并且在那之后,他加入了国民党。

那时候,国共两党还联手合作呢,黄埔军校里头既有国民党的人,也有共产党的人,甚至有的人还脚踏两只船,既是国民党员,又是共产党员。

像周总理、聂荣臻这些在黄埔工作过的人,还有陈赓、蒋先云这些黄埔的学生,他们都同时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。

宋希濂当初是为了追求革命梦想才去黄埔学习的,因此他对搞政治那套没啥兴趣,也不想看到国共两党吵来吵去。所以,对于这两党,他一直都保持不站边的中立立场。

不过,蒋介石身为学校的头头,老爱拿校长的身份找学生聊天套近乎。这样一来二去,宋希濂就慢慢跟蒋介石走得更近了,和他之前关系挺好的陈赓、蒋先云这些共产党人反倒疏远了。等到国共两边闹翻,宋希濂就站到了国民党那边。

1927年,宋希濂去了日本,进了陆军步兵学校深造。学成归来后,他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。特别是在中原大战里,他表现突出,因此被调到了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当团长,紧接着第二年,他就升为了旅长。

1932年淞沪抗战那会儿,宋希濂主动要求去打日本鬼子,他参加了庙行的大仗、冒着危险过了蕴藻浜河,还拼命抢占了浏河这些地方,打得特别勇猛。后来,因为他表现得太出色了,就被提拔为了中将师长。

宋希濂因为打仗勇猛,逐渐被蒋介石看重,同时,他也越来越听蒋介石的话了。

【计划撤军至缅甸】

抗战结束后,宋希濂当上了西北行营的参谋长。

1948年8月,蒋介石又让宋希濂当上了华中“剿总”的副头儿,还兼职第十四兵团的司令,派他去湖北那边镇守。

这时候,国共两边已经斗了两年多,蒋介石那边快要撑不住了。

蒋介石手头已没有多余的兵力可调,因此把得力干将宋希濂派到了战斗的最前线。

1949年的时候,湖北的中间地带和湖南的北边地区陆续得到了解放,之后白崇禧带领的桂系军队就撤退到了湖南的西南部。与此同时,担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,也带着他的部队前往湖北的恩施安营扎寨了。

现在国民党已经日落西山,不少明白事理的国民党高级官员都转而支持共产党,站到了共产党的队伍里。

程潜和陈明仁之前找过宋希濂,想劝他看清形势,跟他们一起起义。

不过,宋希濂心里清楚,自己以前对共产党做了不少错事,担心共产党不会放过他,所以最后决定不起义了。

随着战斗形势的持续演变,蒋介石面对解放军的不断逼近,已经束手无策,无力反击。

可他心里憋着股劲儿,不甘心就这么算了,所以,他打算守住西南这块地儿,找个机会再卷土重来,杀回江北去。

他觉得西南那边地形很险峻,守起来容易攻打难,简直就是挡解放军前进的一道天然大墙。

蒋介石打算让宋希濂和胡宗南去大西南把守,可就在宋希濂要动身的时候,他意外收到了胡宗南的秘密通知,让他赶到汉中商量重要的事情。

1949年8月11号那天,宋希濂赶到了汉中,和胡宗南碰了面。

他们俩聊了许久,主要就是说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清楚了,国民党没法再跟解放军对抗了,要是还硬要跟解放军对着干,那肯定会被解放军打败的。

那现在咱们该往哪儿走,怎么办呢?

商量了一会儿后,宋希濂脑子一转,想到一个主意:把两人的军队加在一起,总共有三十多万人,趁着解放军还没大规模攻打西南,咱们可以慢慢把队伍挪到云南和缅甸交界的地方去。

如果解放军到时候来了,咱们打不赢就不硬拼,先退到缅甸去,这样可以先保护好自己的力量,等机会到了,再反击打回来。

但是,他们那会儿也在想,要是缅甸不让进可咋整。

经过一番讨论,大家达成共识,觉得缅甸的军事实力不算强,咱们留下些重型武器,虽然打败解放军没把握,但用来对付缅甸自己的军队,应该是绰绰有余的。

最终,宋和胡两个人把事情商量妥当了,不过他们不能私自去做,还得等蒋介石点头同意这个方案。

可没想到的是,蒋介石一听这计划,火冒三丈,把他们狠狠批评了一番。结果,因为蒋介石极力反对,这个计划就泡汤了。

没办法,宋希濂只得遵从蒋介石的指令,去大西南守卫边疆了。

【大渡河畔被俘虏】

1949年11月24号,解放军为了打下重庆,跟宋希濂的军队在白马山打了起来。宋希濂被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,只好带着剩下的人马往南边的四川逃跑,想跑到云南的保山和腾冲去。

这条路地势非常陡峭,坑坑洼洼很不好走,汽车和重型武器根本没法通过,所以只能全部放弃,战士们只能靠着两条腿走路前进。

走着山路、趟着河水,国民党士兵哪能承受得了这份艰难,而且,他们还得时刻担心解放军会追上来,因此很多人都偷偷跑了。

宋希濂没硬拦着,想离开就离开吧,毕竟士兵们的心思已经不齐了,就算留住人也留不住心。

逃跑了二十多天后,宋希濂带着剩下的人马跑到了峨眉山脚下金口河那边的大渡河边。这时候,宋希濂心里偷偷乐着,想着只要明天过了河,就能甩掉解放军的追赶了。他挺开心的,就让士兵们好好睡上一觉,准备明天一早就找船过河。

没想到,第二天一早,天还蒙蒙亮呢,正梦见自己过河呢,宋希濂就被解放军给团团围住了。

逃跑路上,为了保险起见,宋希濂特地换上了和普通士兵一模一样的衣服。

因此被抓后,他坚决不肯透露自己的真实底细,一口咬定自己是管后勤的军官,想随便搪塞过去。

可到头来,还是被人家给认出来了。

【宋希濂的后怕】

一开始,他对解放军特别抵触,脾气很差,怎么都不肯合作。

之后,他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同学陈赓来探望他,细心地向他阐述了共产党的革新方针。

渐渐地,宋希濂对我党的看法有了转变,他觉得共产党比起蒋介石来,更懂得体恤人情。因此,他开始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起来。

1959年12月4号,宋希濂在十年里真心改过,因为表现挺出色,所以得到了特别宽恕,终于又自由了。

1961年2月起,宋希濂开始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上班,待遇也挺好,这让他心里特别感激共产党,同时也为以前做过的对不起共产党的事儿感到特别内疚和后悔。

宋希濂晚年时,想起了之前打算撤到缅甸的事情,他感慨道:多亏了蒋介石没点头答应,要是真去了,那结果可就太糟糕了,想都不敢想。

首先,要移动好几万人的军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路程又远又难走,跟红军当年长征一样艰难。

不过,国民党士兵可没法比得上红军战士,他们没有那种不怕苦、不怕累,敢于直面挑战的精神。

另外,还有个后勤供应的大难题。这么一大帮人,路上吃的喝的怎么解决就是个头疼事,就算好不容易到了缅甸,这么多人又该怎么活下去呢?

要是去了缅甸,先别考虑吃吃喝喝的事儿,头一桩麻烦可能就是,因为搞乱了缅甸的国家主权,被国际上的声音指责,惹上一堆意想不到的乱子。

因此,宋希濂每次回想起那个不切实际的计划,心里都直发憷。

宋希濂当年也是满心想着为国家出力,从而踏上了革命的征途。

但他却选错了路,要是他能更坚决点,和好友陈赓他们一起踏上对的革命旅程,或者,他能看得更远些,和程潜那些国民党将领联手起义,他的人生说不定就会大不一样了。

但是,他最后的结果还不算太坏,在改正的过程中,有人给他指了条明路,让他及时明白了自己的不对,开始好好改过自新,现在努力也不算迟。

宋希濂晚年过得挺好,后来还成了全国政协委员。他的孩子们都在美国,他去美国看望他们时,总不忘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发声。他还搞了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,给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添了不少力。

1993年2月13日,86岁高龄的宋希濂因为生病而离世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福橙娱乐平台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